肛肠疾病是发生在肛门、直肠、结肠部位的疾病总称,它及其常见,素有“十人九痔”之说。然而,由于发病部位私密,很多患者感到羞于启齿,常常延误诊疗,导致病情加重。科学认知、正确预防、及时诊疗,是应对肛肠疾病的关键。
一、常见的肛肠疾病类型及症状。了解不同肛肠疾病的典型症状,有助于我们进行初步判断。
1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,是肛门部位静脉曲张形成的柔软血管团。
内痔:位于齿状线以上,通常不痛,以便血和脱出为主要症状。便血多为无痛性、间歇性、血色鲜红,滴出或手纸带血。
外痔:位于齿状线以下,常有异物感、潮湿不洁,若形成血栓则会剧痛。
混合痔: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。
2肛裂:肛管皮肤层裂开形成的小溃疡。其症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疼痛,排便时刀割样剧痛,便后短暂缓解,随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出现更长时间的剧痛。常伴有少量便血,色鲜红。
3肛周脓肿、肛瘘:这是一对“因果病”。肛周脓肿是肛门腺体感染后形成的脓腔,而肛瘘则是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行成的永久性通道。
肛周脓肿症状:肛门周围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的硬结或包块,可伴有发热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
肛瘘症状:肛门周围有反复流脓、湿润、瘙痒的瘘口,时好时坏,难以自愈。
4直肠息肉: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,多数良性,但部分有恶变可能,被视为癌前病变。
其通常无症状,较大息肉可能导致便血、粘液便、排便习惯改变或腹部不适。肠镜检查是发现和切除息肉的最佳手段。
5结直肠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早期发现治愈率极高。
其症状:需高度警惕!排便习惯改变(如腹泻、便秘交替)、大便形状变细、变扁,便血(血色可能暗红、与大便混合)、里急后重(总想排便又排不净)、不明原因的腹痛、消瘦、贫血
二、肛肠疾病的常见诱因,了解诱因,才能有效预防。
1不良排便习惯:如厕时间过长(玩手机、看书)、用力排便。
2饮食因素:低纤维饮食、饮水不足、嗜好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。
3职业与生活习惯:久坐、久站、长期负重、缺乏运动。
4其他疾病:慢性便秘或腹泻、妊娠、肥胖、肝硬化等。
5解刨与遗传因素:部分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。
三、科学预防:防患于未然
1合理膳食: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(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),多喝水,保持大便柔软通畅。限制辛辣、油炸食品和酒精。
2良好排便习惯:有便意及时如厕,控制时间在5分钟以内,避免过度用力。养成定时排便习惯。
3避免久坐久站: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-10分钟。适当进行提肛运动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
4保持清洁: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,勤换内裤。
5重视体检:40岁以上人群,尤其有家族史者,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。
四、何时需要就医?出现以下任何情况,请务必放下“羞耻心”,及时寻求专业肛肠科医生的帮助
1便血:无论是手纸带血、滴血还是喷血,无论血量多少。
2肛门或腹部持续疼痛。
3排便习惯发生明显改变,持续超过两周。
4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或新生物。
5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贫血。
五、诊疗:医生会通过问诊、视诊、指检(非常重要的检查,切勿因害羞拒绝!)以及必要的肛门镜、结直肠镜等手段明确诊断。
肛肠疾病是常见病、多发病,它就像感冒、咳嗽一样,只是一种需要被正确处理的生理问题。摒弃陈旧观念,以科学、坦然的态度面对它,是获得健康的第一步。记住,专业的医生永远是你最可靠的盟友。关爱健康,从关注“菊”部开始。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